夏天已经过去,但相信大家对动辄40多度的酷热至今都会心有余悸。除了气候因素外,大城市里之所以这么热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“城市热岛效应”(urban heat island effect),使得城里温度会比郊区、乡村高很多。
导致这一效应的因素很多,包括大量建筑物和街道吸收太阳热量、缺乏蒸发水分给空气降温的植物、机动车和空调排放,甚至是人体自身活动产生的热量。
NASA就曾经充满忧虑地指出,科学家们对这种效应非常担心,因为它会伤害空气质量、公众健康、浪费能源。
近日,艺术家兼摄影师Nikolay Lamm通过一组热成像照片,对比展现了纽约市的另一面,颇为触目惊心。
Nikolay Lamm说,他是在95华氏度(35摄氏度)高温中大汗淋漓漫步于纽约街头时突发奇想才这么做的——太弱了,来我朝体验一下45℃的地表温度吧。
注意:以下红外图中的颜色是相对标识,不代表绝对温度,具体温度值请看刻度表。
滚烫的柏油路面和相对低温的水泥路边、草坪 
自由塔:反射表面使其温度比周围建筑物更低) 
公交车:尾部发动机亮了 
汽车表面颜色越深温度越高,轮胎更热 
斑马线:白色条纹因为反射阳光而相对不那么热 
阳光直射下的电灯等物体更热 
还是阳光直射的更热,而金属的帝国大厦标识牌最凉快,都快成黑色了 
克莱斯勒大厦右侧面因为阳光直射而更热,那些绿色的窗户代表相应的室内开着空调 
摩天大楼的典型热成像图 
各种大屏幕是主要热点 
大屏幕还是很亮 
但是不同的屏幕也不一样 
新陈代谢中的人类也是一大热源 
人体散热大致相当于一个100W的钨丝灯泡 
大中央车站中的人群 
室内空调使得窗户呈深蓝色 
物体的形状会大大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反射 
建筑物左侧暴露在阳光下 
其实树木在阳光照射下也会变得很热 
不过总体而言,树木植物仍是平衡城市热效应的最重要角色 
人行道显然比草坪热多了 
越过哈德逊河远观泽西城——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佳体现 
远望纽约城,自由女神像很突出 |